欢迎来到 网站

HJ 805-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-质谱法

更新时间:2023-06-21 点击次数:412

HJ 805-2016 土壤和沉积物 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-质谱法.jpg

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

HJ 805-2016

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

气相色谱-质谱法

Soil and sediment-Determin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

by gas chromatography-mass spectrometry method

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

公告

201647

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保护环境,保障入体健康,规范环境监测工作,现批准《土壤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》等六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,并予发布。

标准名称、编号如下:

一、《土壤电导率的测定电极法》(HJ 802-2016);

二《土壤和沉积物1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王水提取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》(HJ 803-2016);

三、《土壤8种有效态元素的测定二乙(yi)烯三胺五乙酸浸提-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》(HJ 804-2016

四、《土壤和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-质谱法》HJ 805-2016);

五、《水质丙烯腈和丙(bing)烯醛的测定吹扫捕集/气相色谱法》(HJ 806-2016);

六、《水质钼和钛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》(HJ 807-2016)。

以上标准自201681日起实施,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,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(kjs.mep.gov.cn/hjbhbz/)查询。

特此公告。

环境保护部

2016624

前言

为贯彻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,保护环境,保障人体健康,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,制定本标准。

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-质谱法。

本标准为首(shou)次发布。

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,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。

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。

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: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。

本标准验证单位:河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、新乡市环境监测站、郑州市环境监测站、开封市环境监测站、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、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。

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6624日批准。

本标准自201681日起实施。

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。

1适用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-质谱法。

本标准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,目标物包括:萘、苊烯、苊、芴、菲、蒽、荧蒽、芘、苯并[a]蒽、䓛、苯并[b]荧蒽、苯并[k]荧蒽、苯并[a]芘、二苯并[a,h]蒽、苯并[g,h,i]苝和茚并[1,2,3,-c,d]芘。

当取样量为20.0g浓缩后定容体积为1.0ml时,采用全扫描方式测定,目标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.08~0.17 mg/kg,测定下限为0.32~0.68 mg/kg。详见附录A

2规范性引用文件

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。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。

GB 17378.3海洋监测规范3部分:样品采集、贮存与运输

GB 17378.5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:沉积物分析

HJ 613土壤干物质和水分的测定重量法

HJ/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

HJ 783土壤和沉积物有机物的提取加压流体萃取法

3方法原理

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采用适合的萃取方法(索氏提取、加压流体萃取等)提取,根据样品基体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净化方法(铜粉脱硫、硅胶层析柱、硅酸镁小柱或凝胶渗透色谱)对提取液净化、浓缩、定容,经气相色谱分离、质谱检测。通过与标准物质质谱图、保留时间、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比较进行定性,内标法定量。

4试剂和材料

除非另有说明,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超纯水或蒸馏水。

4.1丙酮(C3H6O):农残级。

4.2正己烷(C6H14):农残级。

4.3二氯甲烷(CH2Cl2):农残级。

4.4乙酸乙酯(C4H8O2):农残级。

4.5戊烷(C5H12):农残级。

4.6环己烷(C6H12):农残级。

4.7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:1+1

用正己烷(4.2)和丙酮(4.1)按11体积比混合。

4.8二氯甲烷-戊烷混合溶剂:2+3

用二氯甲烷(4.3)和戊烷(4.5)按23体积比混合。

4.9二氯甲烷-正己烷混合溶剂:1+9

用二氯甲烷(4.3和正己烷(4.2)按19体积比混合。

4.10凝胶渗透色谱流动相:乙酸乙酯(4.4-环己烷(4.6)混合溶剂(1+1),或按仪器说明书配制其他溶剂体系。

4.11硝酸:ρ(HNO3=1.42 g/ml,优级纯。

4.12硝酸溶液:1+1V/V),用硝酸(4.11)配制。

4.13铜粉(Cu):纯度为99.5%

使用前用硝酸溶液(4.12)去除铜粉表面的氧化物,用实验用水冲洗除酸,并用丙酮(4.1)清洗后,用氮气吹干待用,每次临用前处理,保持铜粉表面光亮。

4.14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:ρ=1 000~5 000 mg/L,市售有证标准溶液。

4.15多环芳烃标准中间液:ρ=200~ 500μg/ml

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稀释多环芳烃标准贮备液(4.14)。

4.16内标贮备液:ρ=5 000 mg/L

=d8、苊-d10、菲-d10、䓛-d12和苝-d12,市售有证标准溶液。亦可选用其他性质相近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做内标。

4.17内标中间液:ρ=200~400μg/ml

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稀释内标贮备液(4.16)。

4.18替代物贮备液:ρ=2 000~4 000 mg/L,市售有证标准溶液。

2-氟联苯和对三联苯-d14;亦可选用氘代多环芳烃做替代物。

4.19替代物中间液:ρ=500μg/ml

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稀释替代物贮备液(4.18)。

4.20十氟三苯基膦(DFTPP):ρ=50 mg/L,市售标准溶液。亦可采购较高浓度DFTPP标准溶液,用二氯甲烷(4.3)稀释成50 mg/L

4.21凝胶渗透色谱校准溶液:含有玉米油(25 mg/ml)、邻苯二甲酸二(2-二乙基己基)酯(1mg/ml)、甲氧滴滴涕(200 mg/L)、苝(20 mg/L)和硫(80 mg/L)的混合溶液。市售。

4.22干燥剂:优级纯无水硫酸钠(Na2SO4)或粒状硅藻土。

置于马弗炉中400℃烘4 h,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密封,于干燥器中保存。

4.23硅胶吸附剂:75μm200目)~150μm100目)

置于表面m中,以铝箱或锡纸轻覆,130℃活化至少16 h,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、待用。临用前活化。

4.24玻璃层析柱:内径20 mm左右,长10~20 cm,具聚四氟乙烯活塞。

4.25硅酸镁净化小柱填料为硅酸镁,1 000 mg柱体积为6 ml

4.26石英砂:150μm100目)~830μm20目)

置于马弗炉中400℃烘4 h,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。

4.27玻璃棉或玻璃纤维滤膜:使用前用二氯甲烷(4.3)浸洗,待二氯甲烷(4.3挥发干后,贮于磨口玻璃瓶中密封保存。

4.28载气:高纯氦气,纯度为99.999%以上。

5仪器和设备

5.1气相色谱/质谱仪:电子轰击(EI)电离源。

5.2色谱柱:石英毛细管柱,长30m,内径0.25 mm,膜厚0.25μm,固定相为5%-苯基-甲基聚硅氧烷,或其他等效的毛细管色谱柱。

5.3提取装置:索氏提取或加压流体萃取仪等性能相当的设备。

5.4凝胶渗透色谱仪(GPC):254 nm固定波长紫外检测器,填充凝胶填料的净化柱。

5.5浓缩装置:旋转蒸发仪、氮吹仪或其他同等性能的设备。

5.6真空冷冻干燥仪:空载真空度达13 Pa以下。

5.7固相萃取装置。

5.8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。

6样品

6.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

土壤样品按照HJ/T 166的相关要求采集和保存,沉积物样品按照GB 17378.3的相关要求采集和保存。样品应于洁净的磨口棕色玻璃瓶中保存。运输过程中应密封、避光、4℃以下冷藏。若不能及时分析,应于4℃以下冷藏、避光、密封保存,保存时间为10 d

6.2水分的测定

土壤样品干物质含量测定按照HJ 613执行,沉积物样品含水率测定按照GB 17378.5执行。

6.3试样的制备

6.3.1样品准备

将所采土壤或沉积物样品置于搪瓷或玻璃托盘中,除去枝棒、叶片、石子等异物,充分混匀。称取20g(精确至0.01 g)新鲜样品进行脱水,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(4.22),掺拌均匀,研磨成细粒状。如果使用加压流体萃取,则用粒状硅藻土(4.22代替无水硫酸钠(4.22脱水研磨。

1:也可采用真空冷冻干燥仪(5.6)对样品进行脱水,将冷冻后的样品进行充分研磨、均化成1 mm左右的细小颗粒。

详细步骤按照HJ 783执行。

6.3.2提取

6.3.2.1提取方法可选择索氏提取、加压流体萃取等方法。

索氏提取:在制备好的土壤或沉积物样品中加入80.0μl替代物中间液(4.19),将全部样品小心转入纸质套简中,将纸质套筒置于索氏提取器回流管中,在圆底溶剂瓶中加入100 ml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,提取16~18 h,回流速度控制在每小时4~6次。收集提取液。

加压流体萃取按照HJ 783执行。

6.3.2.2如果提取液(6.3.2.1存在明显水分,需要过滤和脱水。在玻璃漏斗上垫一层玻璃棉或玻璃纤维滤膜(4.27),加入约5 g无水硫酸钠(4.22),将提取液过滤至浓缩器皿中。再用少量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洗涤提取容器3次,洗涤液并入漏斗中过滤,最后再用少量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冲洗漏斗,全部收集至浓缩器皿中,待浓缩。

6.3.3浓缩

浓缩方法推荐使用以下两种方式。

6.3.3.1氮吹浓缩

开启氮气至溶剂表面有气流波动(避免形成气涡)为宜,用正己烷(4.2)多次洗涤氮吹过程中已露出的浓缩器管壁。若不需净化,直接浓缩至约0.5 ml,加入适量内标中间液(4.17使其内标浓度和校准曲线中内标浓度保持一致,并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定容至1.0ml,待测。

若需净化,直接将提取液(6.3.2)浓缩至约2 ml。当选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时,继续加入约5ml凝胶渗透色谱流动相4.10)进行溶剂转换,再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;当选用硅胶层析柱净化时,继续加入约4 ml环己烷(4.6)进行溶剂转换,再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;当选用硅酸镁净化小柱净化时,直接按照不需净化的相同步骤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。

6.3.3.2旋转蒸发浓缩

根据仪器说明书设定加热温度条件,若不需净化,将提取液浓缩至约2ml,用一次性滴管将浓缩液转移至具刻度浓缩器皿,并用少量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将旋转蒸发瓶底部冲洗2次,合并全部的浓缩液,再用氮吹浓缩至约0.5 ml,加入适量内标中间液(4.17使其内标浓度和校准曲线中内标浓度保持-致,并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定容至1.0 ml,待测。

若需净化,直接将提取液(6.3.2浓缩至约2ml,并全量转移至具刻度浓缩器皿。当选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时,继续加入约5 ml凝胶渗透色谱流动相(4.10进行溶剂转换,再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;当选用硅胶层析柱净化时,继续加入约4 ml环己烷(4.6进行溶剂转换,再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;当选用硅酸镁净化小柱净化时,直接按照不需净化的相同步骤浓缩至约2 ml,待净化。

6.3.4脱硫

浓缩后的提取液(6.3.3)颜色较深时,须进行脱硫。在制备好的硅胶层析柱或活化后的固相萃取柱上端加入约2g铜粉(4.13),待净化(6.3.5.16.3.5.2),使提取液(6.3.3浸润在柱上端的铜粉中进行脱硫。

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(6.3.5.3),可省略脱硫步骤。

6.3.5净化

本方法推荐使用硅胶层析柱、硅酸镁净化小柱和凝胶渗透色谱3种净化方式。

6.3.5.1硅胶层析柱净化

1)硅胶层析柱制备

在玻璃层析柱(4.24底部填入玻璃棉(4.27),依次加入约1.5 cm厚的无水硫酸钠(4.22)和10g硅胶吸附剂(4.23),轻敲层析柱壁,使硅胶吸附剂(4.23)填充均匀。在硅胶吸附剂上端加入约1.5 cm厚的无水硫酸钠(4.22)。加入适量二氯甲烷(4.3淋洗,轻敲层析柱壁,赶出气泡,使硅胶填实,保持填料充满二氯甲烷(4.3),关闭活塞,浸泡填料至少10 min,放出二氯甲烷(4.3),继续慢慢加入正己烷(4.230~60ml淋洗,当上端无水硫酸钠层恰好暴露于空气之前,关闭活塞待用。

2)净化

40 ml戊烷(4.5)预淋洗制备好的硅胶层析柱,淋洗速度控制在2 ml/min,在上端无水硫酸钠(4.22)或脱硫铜粉(4.13层暴露于空气之前,关闭层析柱活塞,弃去淋洗液。将浓缩后的提取液(6.3.3转至硅胶层析柱,用2ml环己烷(4.63次清洗浓缩器,全部移入层析柱(若须脱硫,应将此溶液浸没在铜粉中约5分钟),打开活塞,缓缓加入25 ml戊烷(4.5)洗脱,弃去此部分戊烷淋洗液。

另用25 ml二氯甲烷-戊烷混合溶剂(4.8洗脱,并全部收集此洗脱液,待再次浓缩(6.3.6)。

6.3.5.2硅酸镁净化小柱

将硅酸镁净化小柱(4.25)固定在固相萃取裝置(5.7上,用4ml二氯甲烷(4.3淋洗净化小柱,加入5ml正己烷(4.2)待柱充满后关闭流速控制阀浸润5 min,缓慢打开控制阀,继续加入5 ml正己烷(4.2),在填料暴露于空气之前,关闭控制阀,弃去流出液。将浓缩后的提取液(6.3.3转移至小柱中,用2ml正己烷(4.2分三次洗涤浓缩器皿,洗液全部转入小柱中(若须脱硫,应将此溶液浸没在铜粉中约5 min)。缓慢打开控制阀,在填料或铜粉暴露于空气之前关闭控制阀,加入5ml二氯甲烷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9进行洗脱,缓慢打开控制阀待洗脱液浸满净化柱后关闭控制阀,浸润2 min,缓缓打开控制阀,继续加入5 ml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溶剂(4.9),并收集全部洗脱液,待再次浓缩(6.3.6)。

6.3.5.3凝胶渗透色谱净化

1)凝胶渗透色谱柱的校准

按照仪器说明书对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校准,GPC校准液(4.21)得到的色谱峰应满足以下条件:所有峰形均匀对称;玉米油和邻苯二甲酸二(2-二乙基己基)酯的色谱峰之间分辨率大于85%;邻苯二甲酸二(2-二乙基己基)酯和甲氧滴滴涕的色谱峰之间分辨率大于85%;甲氧滴滴涕和苝的色谱峰之间分辨率大于85%;苝和硫的色谱峰不能饱和,基线分离大于90%

多环芳烃的收集时间限定在玉米油出峰后至硫出峰前,花的色谱峰出现后,立即停止收集。

2)净化

配制一个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,按照校准时确定的收集时间,将混合标准溶液全部通过净化柱,根据多环芳烃混合标准溶液出峰时间,再次调整收集时间。按照调整后的收集时间,再次将该中间点浓度的混合标准溶液通过净化柱,测定其回收率,当目标物(除苊烯外)回收率均大于90%时,即可按此条件净化样品,否则需继续调整。

将浓缩后的提取液(6.3.3),GPC的流动相(4.10)定容至GPC定量环需要的体积,按照确定后的净化条件自动净化、收集流出液,待再次浓缩(6.3.6)。

6.3.6浓缩、加内标

净化后的试液(6.3.5)再次按照氮吹浓缩或旋转蒸发浓缩(6.3.3)的步骤进行浓缩、加入适量内标中间液(4.17),并定容至1.0 ml,混匀后转移至2 ml样品瓶中,待测。

6.4空白试样的制备

用石英砂(4.26)代替实际样品,按照与试样的制备(6.3相同步骤制备空白试样。

7分析步骤

7.1仪器参考条件

7.1.1气相色谱参考条件

进样口温度:280℃,不分流,或分流进样(样品浓度较高或仪器灵敏度足够时);

进样量:1.0μl,柱流量:1.0 ml/min(恒流);

柱温:80℃保持2 min;以20/min速率升至180℃,保持5 min;再以10/min速率升至290℃,保持5 min

7.1.2质谱参考条件

电子轰击源(EI);.

离子源温度:230℃;

离子化能量:70eV

接口温度:280℃;

四级杆温度:150℃;

质量扫描范围:45~450 u

溶剂延迟时间:5 min

扫描模式:全扫描Scan或选择离子模式(SIM模式。

7.2校准

7.2.1质谱性能检查

每次分析前,应进行质谱自动调谐,再将气相色谱和质谱仪设定至分析方法要求的仪器条件,并处于待机状态,通过气相色谱进样口直接注入1.0μl十氟三苯基膦(DFTPP4.20),运行方法,得到十氟三苯基膦质谱图,其质量碎片的离子丰度应全部符合表1中的要求。否则须清洗质谱仪离子源。

image.png

7.2.2校准曲线的绘制

55 ml容量瓶,预先加入2 ml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,分别移取适量的多环芳烃标准中间液(4.15)、替代物中间液(4.19)和内标中间液(4.17),用丙酮-正己烷混合溶剂(4.7)定容,配制成至少5个浓度点的标准系列,使得多环芳烃和替代物的质量浓度均分别为2.0ug/ml5.0μg/ml10.0μg/ml20.0μg/ml40.0μg/ml内标质量浓度均为20.0μg/ml。也可根据仪器灵敏度或目标物浓度配制成其他浓度水平的标准系列。

按照仪器参考条件(7.1),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进样分析。以目标化合物浓度和内标化合物浓度比值为横坐标;以目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和内标化合物定量离子响应值的比值,与内标化合物质量浓度的乘积为纵坐标,绘制校准曲线。

7.2.3标准样品的色谱图

1为在本标准推荐的仪器参考条件下,目标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。

image.png

7.3试样的测定

将待测的试样(6.3.36.3.6)按照与绘制校准曲线(7.2.2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测定。

7.4空白试验

将空白试样(6.4按照与试样的测定(7.3相同的仪器分析条件进行空白试样的测定。

8结果计算与表示

8.1定性分析

通过样品中目标物与标准系列中目标物的保留时间、质谱图、碎片离子质荷比及其丰度等信息比较,对目标物进行定性。应多次分析标准溶液得到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均值,以平均保留时间±3倍的标准偏差为保留时间窗口,样品中目标物的保留时间应在其范围内。

目标物标准质谱图中相对丰度高于30%的所有离子应在样品质谱图中存在,样品质谱图和标准质谱图中上述特征离子的相对丰度偏差要在±30%之内。一些特殊的离子如分子离子峰,即使其相对丰度低于30%,也应该作为判别化合物的依据。如果实际样品存在明显的背景干扰,比较时应扣除背景影响。

8.2定量分析

在对目标物定性判断的基础上,根据定量离子的峰面积,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。当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定量离子有干扰时,可使用辅助离子定量。定量离子、辅助离子参见附录B

8.3结果计算

image.png

image.png

8.4结果表示

当测定结果小于1 mg/kg时,小数位数的保留与方法检出限一致;当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1 mg/kg时,结果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。

9精密度和准确度

9.1精密度

6家实验室分别对加标浓度为0.25mg/kg0.50m/kg1.00mg/kg16种多环芳烃混合标准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。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分别为4.0%~23%5.0%~32%4.0%~22%;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分别为11%~38%9%~27%9%~32%;重复性限分别为0.04~0.08 m/kg0.12~0.24 mg/kg0.21~0.38 mg/kg;再现性限分别为0.05~0.24 mg/kg0.19~0.38 mg/kg0.35~0.84 mg/kg

9.2准确度

6家实验室分别对20 g两种实际土壤样品和一种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率测定,加标浓度为1.00 mg/kg。加标回收率平均值范围分别为:土壤60%~104%,沉积物63%~107%。土壤和沉积物加标回收率最终值分别为:60%±26%~ 104%±44%63%±22%~ 107%±20%

精密度和准确度数据详见附录C

10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

10.1空白试验

每批样品(不超过20个样品)须做一个空白试验,测定结果中目标物浓度不应超过方法检出限。否则,应检查试剂空白、仪器系统以及前处理过程。

10.2校准曲线

校准曲线中目标化合物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20%。否则,说明进样口或色谱柱存在干扰,应进行必要的维护。

连续分析时,每24h分析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,其测定结果与实际浓度值相对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20%。否则,须重新绘制校准曲线。

10.3平行样品

每批样品(最多20个样品)应分析1对平行样,平行样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应小于30%

10.4基体加标

每批样品(最多20个样品)应分析1对基体加标样品。土壤和沉积物加标样品回收率控制范围为40%~ 150%

10.5替代物的回收率

实验室应建立替代物加标回收控制图,按同一批样品(20~30个样品)进行统计,剔除离群值,计算替代物的平均回收率p及相对标准偏差s,实验室该方法替代物回收率应控制在p±3s内。

11废物处理

试验中产生的所有废液和废物(包括检测后的残液)应置于密闭容器中保存,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。

12注意事项

质谱的选择离子检测通常较全扫描灵敏度高。由于选择离子检测方法提供的质谱信息较少,所选择的离子组通常情况下存在较多干扰,其定性的可信度比较低,检测结果存在一定风险;因此,本方法建议,仅当个别目标物(如苯并[a]芘、苯并[ghj]苝等)质谱全扫描检测方式的检出限不能满足需求时,并在确保试剂空白、仪器系统空白和空白实验样品对目标物选择离子干扰足够低时,方可采用选择离子检测方法进行定性、定量分析。


版权所有©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粤ICP备13051513号 sitemap.xml 管理登陆技术支持: 化工仪器网
Baidu
map